WMA(Windows Media Audio)
它是微软公司推出的与MP3格式齐名的一种新的音频格式。由于WMA在压缩比和音质方面都超过了MP3,更是远胜于RA(Real Audio),即使在较低的采样频率下也能产生较好的音质。一般使用Windows Media Audio编码格式的文件以WMA作为扩展名,一些使用Windows Media Audio编码格式编码其所有内容的纯音频ASF文件也使用WMA作为扩展名。
现在几乎绝大多数在线音频试听网站都使用的是WMA格式(通常码率 64 Kbps),WMA解码比起MP3较为复杂,因此许多山寨手机及有名的低端品牌手机都不支持WMA音频格式。
VQF
在WMA未流行之前,VQF是很受欢迎的一种格式,因为在低比特率下它的音质要好于MP3(比WMA稍差)。不支持"流"是VQF的致命弱点,这可能也是为什么现在它完全被WMA压下去的一个主要原因。
MP3
MP3是一种音频压缩技术,由于这种压缩方式的全称叫MPEG Audio Layer3,所以人们把它简称为MP3。MP3是利用 MPEG Audio Layer 3 的技术,将音乐以1:10 甚至 1:12 的压缩率,压缩成容量较小的file,换句话说,能够在音质丢失很小的情况下把文件压缩到更小的程度。而且还非常好的保持了原来的音质。正是因为MP3体积小,音质高的特点使得MP3格式几乎成为网上音乐的代名词。
MP3格式缺点就是为了压缩而破坏了音乐的质量,不过似乎广大的听众不在乎这个(音乐发烧友可能例外)。
OGG
在高音质要求下,有损音频编码世界中是三足项立,分别为MP3、MPC、OGG。在大量新技术的支持下,这些编码都有非常出色的表现,都各自拥有一群支持者。较高比特率下,OGG展现出来的素质是很令人称道的,但是OGG也有一个不小的缺点,就是高频的金属味道,这多少有点让人失望。
MPC
较高比特率下(250kbps左右),MPC表现非常的出众,甚至超过了MP3,很难分辨它和原始信号有多少区别,无论从频率保留还是细节保留,以及信号强度失真来说,MPC太优秀了。但MPC并非万能的,它无法编码48khz采样率的曲子,所幸的是,这样的曲子来源很少。可惜这种格式并没有像MP3或WMA那样流行。
APE
和上面介绍的几款编码不同的是,这个编码提供了最好的音质保证(无损压缩)!还提供了Winamp的插件支持,可以直接用Winamp来播放。所谓无损就是指压缩后的格式和源文件在音质上并无差异,而Mp3、WMA等的编码方案是基于有损的,在损失部分音质的前提下节约存贮空间,所以说音质再好的Mp3、WMA也只能是无限接近源文件的音质。APE非常适合来编码讲究细节的独奏曲目和大动态的交响曲。向各位音乐迷们作最强烈的推荐!它的压缩比约为2:1。
FLAC
FLAC与MP3相仿,都是音频压缩编码,但FLAC是无损压缩,也就是说音频以FLAC编码压缩后不会丢失任何信息,将FLAC文件还原为WAV文件后,与压缩前的WAV文件内容相同。这种压缩与ZIP的方式类似,但FLAC的压缩比率大于ZIP和RAR,因为FLAC是专门针对PCM音频的特点设计的压缩方式。
WAV
它是未经压缩的格式,似乎不用多说,在APE未流行时,WAV一直是音质完美主义者的首选,即使是现在,如果你想做出高质量的音乐,WAV也是无法替代的中间体(因为目前公认最精确的抓轨软件EAC从CD直接得到的音乐是WAV格式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