资料来自网络:
彝族主要分布于云南、四川、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。
彝族自称繁多,因地而异,有“诺苏”、“密撒”、“罗罗”、“撒尼”、“阿细”等。后来以“彝”作为统一的民族名称。
其先民早在远古时期就开始在滇池、邛都(现四川西昌东南)等地生息繁衍。其中一支以“昆明”为名,在今云南洱海周围从事农牧生产,于8世纪前后建立了“南诏”奴隶政权。
彝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,有六种方言。
彝族有自已的文字,是中国最早的音节文字,一个字形代表一个意义,文字总数达一万多个,其中比较通用的有一千多个,大约形成于13世纪。
1957年通过了彝文规范方案,确定819个规范彝字,并开始试行。
彝族文化艺术源远流长,用彝文记载的历史、文学、医学、历法等著作中,不乏价值极高的珍贵文献。
《宇宙人文论》用问答形式论述自然观,是彝族哲学思想史上的重要论著;《西南夷志》对研究彝族历史、文化有重要价值;还有被译为多种文字并在国内外广为流传的《梅葛》、《查姆》、《阿鲁举热》等史诗。流行的民间集体舞是“跳乐”。
传统工艺美术有漆绘、刺绣、银饰、雕刻、绘画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