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个成语叫“百闻不如一见”,这个成语是有个故事的,这里就根据书上的内容来概括一下吧。
在西汉宣帝时期,羌人经常侵扰西部边境。宣帝召集大家商议,问谁能领兵去消此祸患。
七十六岁的老将赵充国就自告奋勇的前去征战了,因为他在边境驻扎时曾和羌人打了几十年的交道,对他们比较了解,也熟悉地形。
宣帝就问他要带多少兵马,他说:“听别人讲一百次,不如亲眼一见。由于两地相距太远,一时难以计算兵力。所以我想亲自到那里看看,定下攻守方案,画好地图,再上奏。”
宣帝同意了,赵充国带领一支小队渡过黄河,刺探敌情去了。
路上,碰到了小股敌军,汉军奋勇冲杀,俘虏了不少羌兵。将士们准备乘胜追击,赵充国阻拦说:”我军长途跋涉,主要目的是探明敌人的情况,如果逞一时之勇,孤军深入敌人腹地,难免要吃大亏。”将士们听了,都很佩服老将军的远见。
赵充国观察了地形,深入了解了敌军的兵力,制定出了对应的策略,上奏给宣帝。
不久,宣帝就按照他的策略,派兵平息了羌人的侵扰,安定了西部边疆。
百闻不如一见,用于强调实地考察后的感受和重要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