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个成语叫做梁上君子,意思是藏在房梁上的人,也就是小偷。
那么这个成语有什么典故呢?正好今天在书中读到了,就来简单说说。
东汉末年,有个人叫陈实,为人仁厚公正。
每当乡民遇到什么纷争的时候,都会请他出来主持公道,因为大家都知道陈实总是公平判断,从来没有人埋怨他。以至有人慨叹说:“宁可去坐劳受刑,也不要在陈老面前丢脸。”
那一年他的家乡闹饥荒,很多人没饭吃。有一天有个贼溜进他家,躲在房梁上面。
陈实看见了,但故意不说破,而是把子孙都叫过来,对他们说:“人不可以不自己勉励自己,坏人的天性并不坏,但因为染上了坏习惯才变成那样的。大家抬头看看我们房梁上的这位君子,就知道了”。
这个贼在房梁上听到他这番话,大吃一惊,赶紧从上面下来向他叩头谢罪。
陈实对他说道:“看你的相貌,并不像坏人,如果能够改过向善,好好做人,就不会贫穷了”。
然后叫子孙取了两匹布送给他,这个贼感动的向他叩头拜谢,然后回去了。
从此以后,陈实所在的一整个县里就再也没有盗窃的事情发生了。